×

名楼旅游:合作频频共谋发展

景区动态

作者:姜燕妮 、朱龙  |  日期:2006-09-27
字号:
标准
  • 标准
  • 放大
  • 缩小

8月25日,由湖南岳阳楼、山东蓬莱阁、湖北黄鹤楼、江西滕王阁、山西鹳雀楼、云南大观楼、江苏阅江楼、湖南天心阁等“八大名楼”联袂召开的第三届“中国历史文化名楼论坛”在山东蓬莱闭幕。之前的8月24日,由“八大名楼”筹建的“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”正式挂牌成立。


名楼旅游合作近几年亮点频现。从2004年“六大名楼”岳阳城下结盟,到2005年“八大名楼”打造“绿色通道”,再到2006年“八大名楼”齐聚蓬莱,名楼旅游合作成为业界关注的一个焦点。


名楼合作:由来已久


名楼之间开展旅游合作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。1987年,原邮电部发行“中国古代四大名楼”纪念邮票一套,将蓬莱阁与岳阳楼、黄鹤楼、滕王阁并称“中国古代四大名楼”。“四大名楼”也因此缔结了长达20年的深厚友谊。90年代之后几乎每年“四大名楼”都会轮流坐庄举办联谊会,其中2001年的中秋盛宴还通过央视进行直播。然而四方更多的只是友谊性的交流,在旅游市场上实质性的接触“分多合少”。


直到2004年9月,蓬莱阁、黄鹤楼、滕王阁、岳阳楼、鹳雀楼、大观楼等“六大名楼”结盟岳阳,才第一次将名楼合作提上日程。当年,举办首届“名楼论坛”,就如何打造“中华名楼品牌”和“中国历史文化名楼旅游航母”,从宏观上进行了探索与尝试。2005年6月,阅江楼和天心阁加盟,“八大名楼”再聚黄鹤楼,围绕名楼的发展之道、文化之道和经营之道召开第二届“名楼论坛”。期间就如何实现名楼的保护、利用和可持续发展,实现资源共享,客源互流,利益共赢,交换了意见,并倡导筹建“名楼保护委员会”,作为“八大名楼”协调合作的管理机构。经过一年多的筹备,经民政部、国家文物局和中国文物学会批准,2006年8月,“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”正式成立。至此,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之间真正实现了旅游合作,名楼旅游开发迈出实质性、历史性的重要一步。


据悉,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以研究名楼的文物保护,研讨名楼文化的发展渊源,发掘名楼文化底蕴为宗旨,将定期举办“中国历史文化名楼论坛”,创办《中华名楼文化》学术刊物,并通过组织名楼保护研究课题及开展学术研讨活动等方式,加大对历史文化名楼的保护与利用,最终构筑名楼绿色旅游通道,塑造中华名楼强势品牌。


合作效果:暂不理想


大凡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不仅风景秀美,位置优越,名胜众多,而且历史悠久,文化灿烂,名诗佳作代代传唱,人文资源异常丰厚。按理说,“八大名楼”也早已声名鹊起,一经合作更应该门庭若市。然而,事实并非如此。


据滕王阁管理处主任徐忠介绍,结盟以来,无论是2004年推出的“中华名楼游”精品路线,还是2005年出台的“中国名楼护照”通票方案,实际操作效果都不理想。鹳雀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宏业也认为,名楼的合作效益与品牌效应不相对称,结盟对各大名楼的经济拉动并不明显。


问题的关键到底缘自何处?徐忠和杨宏业在论坛上都一语指出,“八大名楼”未能及时集聚营销力量,协调营销手段,联合促销,整体推介。徐忠建议,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工作年会地点可适时选择在某个目标市场,在完成协会自身工作安排的同时,将宣传营销与服务质量以及名楼整体形象推荐相结合,通过电视、网络等多种途径,高强度大密度“轰炸”目标市场,化整为零,各个击破。


阅江楼负责人陈技明建议,应注重加强与旅行社的联系,积极邀请旅行社尤其是百强社参与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的各项活动,通过资金援助或按比例出资等形式,让名楼景区成为生产单项旅游成品的“工厂”,旅行社成为组合包装旅游产品的“销售中心”,实现风险共担,互利双赢。


天心阁负责人谢仲三提议,各大名楼可抽调高素质、形象好、气质佳的员工组建一支联合营销队伍,集中培训,集中促销,必要时进行海外促销。谢仲三和杨宏业还指出要提升名楼旅游的附加价值,针对名楼与文学艺术紧密性,积极策划诗词、楹联、摄影、庙会等文化活动项目。


黄鹤楼与蓬莱阁在论坛上分别对塑造“中华名楼”品牌提出了设想。黄鹤楼公园管理处主任刘汉琼指出品牌打造要把握“四项基本要求”:转变观念、创新思路;深度开发,大胆实践;准确定位,发扬优势;制定规划,明确形象。蓬莱阁管理处主任孙传威结合蓬莱阁注册63项商标、22项网络域名的实际情况指出,应及时注册保护品牌的网络域名、商标,防止商标侵权。大观楼负责人陆熙中补充到,要充分利用已注册的商标,吸引厂家出资开发生产名楼特色旅游纪念品。


合作前景:看法不一


对于名楼合作的前景,八大掌门人一致认为名楼之间文化差异较大,相互之间并无客源竞争关系,合作可实现客源互流,利益共赢。


岳阳楼掌门人邹律资尤其显得雄心勃勃:“八大名楼”要实行大兵团作战,必要时可将周边景点、宾馆、旅行社、旅游车队收编旗下,实现旅游产业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经营,最终成立上市公司,发行股票。


也有不少与会的业内人对名楼合作并不看好,称各大名楼远隔万水千山,游客一次游览2处以上的可能性极小,强行串成的名楼旅游路线只会是“一厢情愿”。另外,“名楼联盟”的利益分配也成问题。各名楼景区旅游收入悬殊,蓬莱阁年收入约为8000万元,有的年收入才1000多万元。捆绑销售对收入差的名楼有利,对收入高的名楼不利。时间久了会不会造成“有客源的不积极,客源少的难成气候”?


值得关注的是,除了此次参与论道的“八大名楼”外,享誉古今的名楼还有广西容县的真武阁、安徽马鞍山的太白楼、浙江嘉兴的烟雨楼、广州越秀山的镇海楼、贵州贵阳的甲秀楼、四川成都的望江楼等等。是否不久的将来“天下名楼能聚成一家”?届时“中华名楼”旅游品牌也许不仅是区域旅游合作需要,而且也将成为我国参与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的金子招牌。

提示信息
系统将在4秒后自动跳转,如何不想等待,直接点击这里跳转


旅游服务

T O 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