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景预览

Wonderful gallery

“还我河山”石刻

  位于公园东区岳飞铜雕像左后,在黄鹤楼以东615米、白云阁以东341米处。
这块1.5立方米大小的岩石上刻着“还我河山”四个大字,系根据岳飞手书真迹所刻。刻工极为精致,走笔连贯,笔力苍劲有力,且一气呵成,既显示出“撼山易,撼岳家军难”的英雄气概,又表达了岳飞“精忠报国”的拳拳赤子心。

古碑廊

      在黄鹤楼东南200米、白云阁西南100米处,是一座依山势而建、近似轩廊的假二层廊庑,长30米,高15米,主要用于保护、保存历代古碑。古碑廊汇集了历代名人的诗词、题字书法真迹碑刻23方。其碑刻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,同时也是研究我国书法和绘画史的宝贵资料。

《九九归鹤图》浮雕

      在黄鹤楼东南240米、白云阁西南85米处。位于公园白龙池边,是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。整个雕塑呈红色,极为突出、醒目,画面生动,逼真传神,99只仙鹤呈现着各种不同的舞姿。
      为什么是99只呢?据说加上当年神仙驾驭的黄鹤,就凑成了100只;而现代黄鹤楼的建成,距同治楼(最后一座古代黄鹤楼,建于清朝同治年间)被毁的时间,恰好100年,两个100,反映着好事成双的传统思维,包含着“黄鹤百年归”的寓意。

千禧钟

      位于黄鹤楼以东沿山脊轴线的高台上。是以古编钟钟架为创作原形,衍生、转化而成。它将古编钟钟架单架立的形式演变为四周围合的空间构架形式。外观似“亭”似“架”,新颖生动,蕴涵楚文化。

南楼

      旧时称为白云楼、安远楼、瑰月楼、楚观楼等,它与黄鹤楼、头陀寺、北榭并称为古时蛇山的“四大楼台”。
      南楼的文化渊源可追溯到东晋。晋成帝咸和九年(公园334年),荆州刺史陶侃病逝,庾亮代镇武昌,任西征将军。据南朝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栽,庾亮秋夜登武昌南楼,与僚佐们洒落不拘地谈笑。

春色复归黄鹤楼

      梅花是武汉市市花,它那傲霜立雪的品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,深受人们的喜爱。公园在此依山植梅,以梅饰山,不仅增添了公园的景观,丰富了游览内容,更使得游客有了赏梅的好去处。每年早春三月,梅花竞开,红白相间,香飘十里,吸引了众多赏梅观景者。

“还我河山”石刻

  位于公园东区岳飞铜雕像左后,在黄鹤楼以东615米、白云阁以东341米处。
这块1.5立方米大小的岩石上刻着“还我河山”四个大字,系根据岳飞手书真迹所刻。刻工极为精致,走笔连贯,笔力苍劲有力,且一气呵成,既显示出“撼山易,撼岳家军难”的英雄气概,又表达了岳飞“精忠报国”的拳拳赤子心。

古碑廊

      在黄鹤楼东南200米、白云阁西南100米处,是一座依山势而建、近似轩廊的假二层廊庑,长30米,高15米,主要用于保护、保存历代古碑。古碑廊汇集了历代名人的诗词、题字书法真迹碑刻23方。其碑刻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,同时也是研究我国书法和绘画史的宝贵资料。

《九九归鹤图》浮雕

      在黄鹤楼东南240米、白云阁西南85米处。位于公园白龙池边,是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。整个雕塑呈红色,极为突出、醒目,画面生动,逼真传神,99只仙鹤呈现着各种不同的舞姿。
      为什么是99只呢?据说加上当年神仙驾驭的黄鹤,就凑成了100只;而现代黄鹤楼的建成,距同治楼(最后一座古代黄鹤楼,建于清朝同治年间)被毁的时间,恰好100年,两个100,反映着好事成双的传统思维,包含着“黄鹤百年归”的寓意。

千禧钟

      位于黄鹤楼以东沿山脊轴线的高台上。是以古编钟钟架为创作原形,衍生、转化而成。它将古编钟钟架单架立的形式演变为四周围合的空间构架形式。外观似“亭”似“架”,新颖生动,蕴涵楚文化。

南楼

      旧时称为白云楼、安远楼、瑰月楼、楚观楼等,它与黄鹤楼、头陀寺、北榭并称为古时蛇山的“四大楼台”。
      南楼的文化渊源可追溯到东晋。晋成帝咸和九年(公园334年),荆州刺史陶侃病逝,庾亮代镇武昌,任西征将军。据南朝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栽,庾亮秋夜登武昌南楼,与僚佐们洒落不拘地谈笑。

春色复归黄鹤楼

      梅花是武汉市市花,它那傲霜立雪的品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,深受人们的喜爱。公园在此依山植梅,以梅饰山,不仅增添了公园的景观,丰富了游览内容,更使得游客有了赏梅的好去处。每年早春三月,梅花竞开,红白相间,香飘十里,吸引了众多赏梅观景者。

推荐路线

Wonderful gallery

查看更多

精彩推荐

Wonderful recommendation

查看更多

最新活动

Wonderful gallery

查看更多

黄鹤楼,天下江山第一楼

     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,享有“天下绝景”的盛誉,与湖南岳阳楼,江西滕王阁并称“江南三大名楼”。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(公元223年),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,孙权为实现“以武治国而昌”(“武昌”的名称由来于此),筑城为守,建楼以嘹望。至唐朝,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,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,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。唐代诗人崔颢一首“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日暮乡关何处是,烟波江上使人愁。”已成为千古绝唱,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。
查看更多
提示信息
系统将在4秒后自动跳转,如何不想等待,直接点击这里跳转


旅游服务

T O P